【莫德納6-11歲正式報告,刊登於NEJM】-完成版

【莫德納6-11歲正式報告,刊登於NEJM】-完成版

本研究是進行6個月~11歲的研究,目前先公開6~11歲。本研究分兩部分:


🍎 第一部分:施打兩劑 50μg(成人半劑量) 或 100μg,評估安全性:

📍 進行方式如下(圖一):

1. 第一劑先打 50μg,收案滿75名小朋友,評估一週的安全性沒問題,持續收案 50μg,另加收案 100μg。

2. 第二劑收案方式同第一劑。

3. 此時收案: 50μg:375人、100μg:365人(本研究還持續進行中)


📍 抗體結果(圖二):6~11歲兩劑 50μg 和18~25歲兩劑 100μg 相比,不論是50%病毒或80%病毒的抗體中和力,效力均相近。


📍 副作用:

1. 整體來說,打第二劑的副作用的發生率和嚴重度會比第一劑高。另外施打完副作用發生天數大約1~3天。


2. 施打完疫苗7天內,比較同樣劑數,50μg 和 100μg 的局部副作用整體發生率相近,但可以發現 100μg 的高嚴重度副作用(Grade 2或3)的比例比較高(圖三);而如果是全身副作用的話,我覺得數據看起來 100μg 的發生率有些微上升,但內文沒有詳細統計p值(圖四)。


3. 觀察到一個月內有發生比較嚴重的副作用:

100μg:施打處嚴重紅腫:2名

50μg:嚴重發燒:1名、吞異物(?):1名


4. 無個案死亡、發生心肌炎、或發生MIS-C。(但還是跟個案數有關,這要到真實世界才看的出來)


→ 由於第一部分打 50μg 所產生的抗體和成人 100μg 相近,且整體副作用少(文章是說 50 和 100 沒差,可是我覺得 50 比 100 少一些),所以第二階段確定6~11歲以50μg(成人半劑量)進行收案。


🍎 第二部分:隨機分成疫苗組(2969人)和對照組(864人),疫苗組是對照組的3倍人數。


📍 疫苗副作用:

1. 以局部副作用分析,施打疫苗組不管是第一劑或第二劑,#局部副作用都比對照組高。(圖五上)


2. 以全身性副作用分析,施打疫苗組的第一劑和對照組無明顯差異,但 #第二劑疫苗的全身性副作用就明顯上升。(圖五下)


📍 疫苗產生的抗體(施打完兩劑):6~11歲兩劑 50μg 和18~25歲兩劑 100μg 相比,兩者的抗體效價均有明顯上升,且小朋友組的上升幅度約是年輕人組的1.2倍(圖六)。


📍 真實世界保護力:

1. 本研究收案時是 #Delta株,所以呈現的是Delta株的保護力。Omicron株的保護力需要更多研究證實。


2. 根據美國CDC的定義,6~11歲施打兩劑 50μg 後,有症狀的保護力是88%。根據莫德納自己的研究定義,有症狀的保護力是91.8%。(圖七)


⛱ 結論:

1. 兒童施打 50μg 比 施打 100μg 的副作用發生比例類似,但高程度副作用比例比較低。另外無發生死亡、心肌炎、MIS-C(不論是第一部分或是第二部分),但這仍需看更多真實世界的報告。


2. 對於局部副作用,疫苗組比對照組高;對於全身性副作用,打第二劑疫苗的比例高於第一劑和對照組。


3. 對Delta株,兒童施打兩劑 50μg 莫德納的有症狀保護力約90%,但後續仍須看對Omicron株的研究。


4. 最後最後~~要不要打疫苗,請各位家長和自己信賴的醫師討論、評估。願每位小朋友都能在這波疫情平安長大,就算染疫也能順利康復,沒有後遺症。


📖 參考資料:

1. Evaluation of mRNA-1273 Covid-19 Vaccine in Children 6 to 11 Years of Age. DOI: 10.1056/NEJMoa2203315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如何將刺突蛋白排出體外

第三部:打完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

第一部: 新冠病毒的組成與材料